先秦诸子百家民生经济思想探析:结构变迁的视角
2015-05-15分类号:F092.2
【部门】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理论经济研究所 福州大学民建经济研究院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大转型时期,"民"、"本"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导致了民生方式和利益结构的变革。在此条件下,先秦诸子百家对民生概念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对"富"有了个量和总量、量和质的认知,他们当中大多人注重从富民的角度来探索民生问题,并从民生在农、民生在勤、民生在民、民生在于节用爱人和保护土地私有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民生的经济主张。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民生框架。但在自然经济形态和封建专制主义下,民生内涵也受制于此而不包含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权利,因而真正的富民是难以实现的。
【关键词】诸子百家 民生经济 结构变迁 私有制 富民标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民生福利提升路径;政策调节机制研究:结构-绩效-制度变迁的视角”(批准号12YJA790028)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