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及其解释——基于国家能力的理论视角
2015-07-25分类号:F323.211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既有理论观点难以充分解释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困境。耕地占补平衡的困境从根本上看体现了国家能力的不足。基于政策所处的结构和实施过程来看,国家政策的贯彻嵌入在"以县为主"的经济发展体制、"条块纵横"的地方政府组织方式及"项目体制"下的农民参与三个层面。鉴于国家能力的不足,不仅县域经济体往往选择性地执行中央政策,而且政策执行过程本身也因条块分割而面临组织成本的高企,再加上项目制下农民参与和被动员程度的不足,使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陷入诸多困境。因此,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体制、政府组织架构、项目制与基层组织建设协同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国家能力建设。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 国家能力 项目制 国家治理能力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14JZD030);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调研项目“土地资源宏观形势与政策实施监测评估”(DCPJ121406-01)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