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成本分担还是利益反哺?
2015-01-25分类号:F299.2;F323.6
【部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在城市偏向惯性思维影响下,巨额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成为政府的负担。但结合土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考虑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和利益分配问题,强化农用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公共利益"的属性,由此有必要区分主动市民化和被动市民化两种情形思考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在主动市民化情形下,应该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为辅、农民参与的多主体成本分担机制;但在被动市民化情形下,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是土地增值最大的受益者,且获利水平远高于市民化产生的公共成本,而农民的整体利益受到了剥夺。因此,被动市民化产生的公共成本不是政府的包袱,而是政府获利后对失地农民的反哺。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 成本分担 土地收益 主动市民化 被动市民化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江苏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预测与路径选择研究”(编号:2013ZDAXM002); 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研究”(编号:KYZZ_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基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路径研究”(编号:NP2015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