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政府作用新探——基于“中国制造”商品不良信誉认知的背景
2015-05-15分类号:D630;F125
【部门】长安大学
【摘要】将研究范围界定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中亚经济带,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资源供给与需求、我国商品不良信誉认知对中亚各国不良信誉的影响,剖析"中国制造"面临的多维困境,通过设计政府作用、定位适宜程度的判别标准和梳理我国政府已做工作,提出在三个层面应对不良信誉。在"社会声誉良好"指标层面,对内提升产品质量,对外采取声誉弥补与危机机制以分别应对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拓和声誉修复的困境;在"成本经济"指标层面,选择适宜的出口产业和产品解困产业失衡、出口商品结构落后,并利用技术创新解困成本上升;在"回报合理"指标层面,走品牌创新之路解困自主品牌缺失,并着力应对贸易争端解困贸易限制加剧,以争取合理回报。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政府作用 “中国制造” 不良信誉
【基金】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BJY12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209); 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0009-2014G6235054)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