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场所意象转达与延续机制探讨——以长沙历史城区为例
2014-01-15分类号:TU984.18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摘要】由物质遗产保护向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并重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传统生活的场所内涵。本文从描述场所的可意象性表达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认知地图的主观评价方法,从句法"深度"和"可理解度"两方面解析了长沙历史城区场所的空间组构机制。具体对场所结构的描述语言、场所的"分类器"机制,以及场所的可理解度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句法分析与基于主观意象上的评价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对于辨别场所意象强弱,并提出场所延续的自组织调适机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关键词】场所意象 空间句法 认知地图 历史城区 长沙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B066);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城市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