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形成过程与发育特征
2013-10-17分类号:S154.1
【部门】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摘要】生物结皮的形成发育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性,荒漠地区的诸多研究结果不能直接推演至黄土高原地区。研究黄土高原生物结皮的形成过程与发育特征,是对全球生物结皮认知的重要补充,也是揭示其生态功能的基础。论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典型小流域,通过定位动态观察和全面调查测算,探讨生物结皮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生物结皮经历了由退耕裸地—物理结皮—生物结皮的发育阶段。退耕撂荒的第1年,物理结皮便迅速形成;第2年,土表颜色明显变深,藓结皮开始发育。流域内藓结皮占绝对优势,发育稳定后(15 a)覆盖度可达90%。②不同发育年限生物结皮的物种组成及种数差异很大。发育初期(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 生物结皮 生物组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92,40701096);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B280132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专项(QN2009085)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