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的防护效应研究
2014-04-15分类号:S728.5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及防护效应,选取辽河三角洲盐碱地11块典型防护林,测定林地内环境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盐量,并对林内外草本生物多样性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的防护林在夏季均能起到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其中可降低林内空气温度2.2℃,提高林内空气湿度10.2%,降低林带背风面风速1.3 m·s-1,且混交林对小气候的改善程度高于纯林,其中白榆刺槐混交林可降温达3.7℃,增加湿度25.3%,改善温湿度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白蜡刺槐混交林,小胡杨纯林改善温度效果最不明显,仅能降低林内温度1.1℃;混交林能明显降低0~40cm土层的密度和增加土壤孔隙度,而纯林改善土壤孔隙度效...
【关键词】盐碱地 造林模式 土壤物理性质 植物多样性 辽河三角洲
【基金】国家林业局“948”资助项目(2007-4-15); 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B2B0503)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