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潜力对气候波动响应研究
2014-12-15分类号:S162.8
【部门】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摘要】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且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潜力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对逐级递减的机制法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修正计算太阳辐射的系数a和b,并划分不同土壤有效系数指标区来构建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1995年和2005年的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等4个逐级递减层次的生产潜力,并分析1995-2005气候变化对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四个层次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区域的作物有效生育期增加,并且有效生育期初日时间逐渐提前,而终日时间相应推迟;同时生育期时段内的日照时数增加;而作物有效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总体减少,且大部...
【关键词】机制法模型 粮食生产潜力 气候波动 粮食主产区 中国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尺度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集成应用系统”(编号:2013BAC03B 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森林管理对红壤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编号:41371196);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山东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与增产研究”(编号:J13LH01);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研究”(编号:08BJGJ05)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