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2014-07-05分类号:R197.3
【部门】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分行
【摘要】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采用了承包制、二级预算、二级分配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虽然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却将商品经济的规则引入到医院中,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上升的局面,造成医院发展目标与公益性方向的脱离。2009年新医改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定为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明确指出要推行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改革,逐步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消除以药补医,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其目的是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十八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医院公益性 非营利性医院 公立医院管理 管办分开 医患关系 新医改 八十年代 政事分开 公费医疗改革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财政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