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班”“基地班”到“拔尖计划”的实施——35年来我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回溯与前瞻
2014-04-20分类号:G649.2
【部门】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摘要】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90年代"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到2009年"拔尖计划"的启动,35年来我国高校培养学术英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多样选拔,集中成班,系统培养"的基本模式,以及"少而精、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拓宽、强化基础,倡导早期科研训练"的基本路径。展望未来发展,要真正解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造就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还应当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其一,造就学术精英的努力应当始于本科而又不限本科,重视造就拔尖人才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其二,关注学生发展,自主选择,重视个性化发展机制的完善;其三,拓展"基础",训练思维...
【关键词】基础学科 拔尖人才培养 回溯与前瞻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研究”(课题编号:C-c/2013/01/036); 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LX13_011)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高教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