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自留监管:作用机制和福利效果
2014-04-15分类号:F832.51;F224
【部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两期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当银行将信息不透明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卖给连续统个市场投资者时,风险自留监管的效果。基本模型的分析发现:首先,单一风险自留比例不具有普适性;最优风险自留比例与基础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交易双方的风险态度都密切相关。其次,风险自留监管会降低差资产证券化数量的有效信息含量,从而加剧逆向选择程度;而对于好资产,又存在发信号成本。本文进而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证明,银行的风险态度会影响单一风险自留要求是否能够提高银行监督贷款的激励。因此,在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时,政府应当结合银行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比单一风险自留监管更好地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风险自留监管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20302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2YJC7900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79015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CXTD4-04); 211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2013YQ10)的资助;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并购重组在中国股票市场的经济功能研究”(08JJD840198)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季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