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撤并的社会代价反思
2014-05-25分类号:G521
【部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小学和初中先后达到学校数量的峰值,但到2012年,小学减少了85%,初中减少了90%。过度的农村中小学撤并导致大量农村学校急剧消失,引发农村社会的多层面社会问题。从社区层面看,农村社区与学校疏离感增加,社区居民交流频率降低,文化正向引导功能减弱;从家庭层面看,现实的家庭完整性受到影响,晚辈主导文化的反哺影响式微,家长关爱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家庭认知不良,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新学校适应融入困难。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后这些层面所承受的社会代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撤并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学校撤并 乡村社会 社会代价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评价研究”(12JJD880009)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