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牧区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祝县为例
2014-06-25分类号:F327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甘肃省天祝县草原工作站
【摘要】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对于改善牧民生计状况,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并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甘肃省天祝县的实地调研,通过对不同类型牧区的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类型牧区应该根据其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对于草场经营面积较小,草场质量较差的牧区可以进行禁牧和生态移民,通过设施种植业等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将纯牧区现存的联户围栏转变为分户围栏,促进草场流转和劳动力合理流动,都将有利于改善牧民生计,实现草原生态保护目标。
【关键词】后续产业 全禁牧区 半农半牧 纯牧区
【基金】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甘肃省生态补偿法规;政策框架研究”(编号:TA-8180(PRC))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