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村土地产权性质的三重认知及其贯通理解
2014-11-25分类号:F301.1
【部门】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有关中国传统农村土地产权性质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重认知,即"剥夺反抗观""宗族伦理观"与"私有财富观"。"剥夺反抗观"主要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性质是封建地主所有制,土地占有的高度不均是农民遭受剥削与压迫的根源。"宗族伦理观"认为传统社会的土地产权嵌入于宗族社会结构之中,是一种基于"祖业观"的"家业产权"。"私有财富观"则主张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土地属于私人所有,存在着普遍的土地市场与多样化的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其实,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产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复合产权形式,上述三重认知分别强调了土地的政治产权、社会(文化)产权与经济产权三重属性。这一认识对于回答当...
【关键词】传统社会 农村土地产权 产权性质 复合产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土地纠纷及其解决研究”(13CSH049)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