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常性损益结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4-07-10分类号:F275
【部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本文在描述中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2001年正式披露起至2011年11年间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分项披露频率及特征,探讨其不同类型项目的市场反应差异。研究发现,11年间非经常性损益在企业净利润中占比整体大幅上升,已成为企业净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趋稳定。此外,针对非经常性损益分项构成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显示,投资者在对非经常性项目定价过程中,区分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及其交易与事项的具体特征,特别是对于偶发的经营性损益,其定价系数甚至高于企业正常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两倍。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 价值相关性 制造业上市公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YJA790176)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论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