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2014-08-15分类号:F127;F812.45
【部门】河南大学
【摘要】自1994年实现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向中国内陆地区增加转移支付。然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仍然不断扩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目前虽然主流经济学对转移支付的失效提供了一些解释,然而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转移支付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产业集聚存在"路径依赖"、转移支付存在着某个"门槛值"、不同的税收来源和补贴方式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转移支付政策时,转移支付最初的力度一定要足够大、需要"持续地"转移支付、需要整体系统地考虑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关键词】转移支付 区域协调发展 新经济地理 路径依赖 门槛值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滞后城市化之谜与破解:基于开放经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14YJA79006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产业承接——以河南省为例(2014-gh-35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项目“开放经济中的产业区际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2013M541629)”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地方财政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