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部门碳排放波及效应分析
2014-12-01分类号:F121.3;X322
【部门】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以中国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分别构建需求拉动下和供给驱动下的碳排放模型,采用碳平均传播长度(APL)指标测算产业部门之间的碳距离,衡量产业部门的碳波及效应,并区分后向碳APL和前向碳APL识别产业部门的碳波及链。实证分析表明,第二产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大户,碳排放量高达165 136.884万t,所占比例达到整个产业部门碳排放的98.23%,尤其是炼焦化工金属产品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所占比例高达87.52%,其中,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为2.123t/万元。计算并对比各部门后向碳APL和前向碳APL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前向碳APL数值较...
【关键词】投入产出 碳排放 碳波及链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非期望产出率熵变的产业系统减排机理及碳减排差别责任研究”(编号:71173094); 全国统计科研计划一般项目“动态关联视角下产业部门低碳生产链演化及减排责任研究”(编号:2013LY122);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碳关联视角的产业系统碳减排差别责任研究”(编号:CXLX12_0683); 江苏大学高级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碳减排约束下经济内生增长最优路径研究”(编号:12JDG009)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