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两宋期间福建的矿冶业

1992-04-01分类号:

【作者】林汀水
【部门】
【摘要】福建的矿冶业初兴于唐代,至宋极盛,成为全国重要的矿区之一。金的产地有四,列表如下: 古田金坑宋初已立,产量多少,不可得知。(?)(?)金场,史称端拱元年置,后因:“虚有名额,并无坑井”,每年“专付人匠千一百余人,配买金六百余两,百姓送纳不逮,以至弃命自刎”,经牛冕建议,乃于至道元年“仃废”。另是归化的金泉山,山在县南二百步,南枕溪,有细泉出沙,“披沙淘之,得金”,为便输纳,唐末设归化镇于此,五代立为场,后改为县。至宋未闻淘金事,盖所得不多,早已停罢。此时,上杭的钟寮场和金山场产金最多,是全国十一个著名的产金地之一,元丰元年,缴纳税金一百五十一两。 银的产地更多,分布如下:
【关键词】钟寮场  人匠  牛冕  邵武军  宋会要  太平兴国  九域  熙宁  丰国监  岁课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