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状况研究
2014-03-25分类号:D422.6;D67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关键词】地震灾区 贫困村农户 生计资本 脆弱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贫困农民的代际更替与脱贫机制研究”(编号:10JJDZONGHE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