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动态研究
2013-01-15分类号:X321
【部门】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GIS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灌溉、农地翻耕、农机运用、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7个主要碳源,测算皖江城市带1991~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从1991年的273万t增加到2010年的535万t,年均增长率为10.35%,同时2010年其排放量约占安徽省碳总排放量的4.43%。1991~2010年研究区人均农业碳排放年均增幅2.6%,农业碳排放密度年均增幅5.84%,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376.9t/亿元。研究区农业碳排放以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为主(占总排放量的59.87%),且化肥碳排放比重年均增长最快达16.18%。各市农业碳排放量六安最大,安庆较大,铜陵最小,...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农业碳源 结构特征 皖江城市带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2011GXQ4D052); 安徽省软科学项目(110205030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45)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