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彝族传统农业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
2013-07-15分类号:X176
【部门】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摘要】彝族传统农业具有环境利用、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的多样性。根据环境条件安排农作生产,利用混作、间作、套作、混牧以及农牧结合等生产技术模拟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彝族传统农业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维护了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以单一化规模生产取代传统农业的多样性,不论是"以粮为纲"还是"以钱为纲"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灾害性气候频发以及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发展适应环境特点的、适度规模化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利用森林植被发展林下种养殖,应用现代生物多样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将是彝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关键词】彝族 农业生物多样性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金】科技部973专项“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及种质资源保护的原理与方法”子项目“不同文明的生物多样性智慧与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研究”(编号:2006CB100203)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