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北部地区大蒜‖蚕豆模式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经济效益分析
2013-02-28分类号:S633.4;S643.6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省大理州环境监测站
【摘要】本文从经济可行性和生态适应性角度分析了大蒜‖蚕豆模式在当地种植的适宜性。在洱海北部地区罗时江边上关镇兆邑村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经田间测定和样品经室内分析化验后,依据所得数据分析干物质累积规律、根瘤菌变化、根系分布、作物群体生长率土地当量比等状况。结果表明,间作能增加后期干物质累积量,能提高大蒜叶绿素含量,提高后期光合利用效率。间作模式可以促使大蒜和蚕豆的根系向下生长。间作比单作效率高,间作的增产率为15%。本研究为增加当地农田生物多样性,合理安排当地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蒜 蚕豆 间作系统 生长发育 经济效益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201003014)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