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2013-06-28分类号:S153.6
【部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在我国典型半湿润偏干旱的山西寿阳试验区,通过1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与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会增加土壤氮素盈余,提高硝态氮淋失的风险;各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主要集中于0~200 cm区域,在80 cm土层以下出现了明显的硝态氮累积峰;由于秸秆过腹还田处理氮素盈余最多,所以硝态氮累积量最高,在80~100 cm处和200~220 cm处出现了2个硝态氮累积峰,土壤下层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高,被淋失的风险增大;秸秆覆盖还田虽然累积量最少,但其在200~300 cm的累积量却占总累积量的25.63%,硝态氮淋失风险最高。
【关键词】秸秆还田 硝态氮 累积 淋失风险 旱地土壤
【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08-03);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09B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