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赤红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
2013-12-15分类号:S153
【部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地利用与整治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pH值、粘粒、容重、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全量及其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理化特征及其关键改良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垦旱地容重最高,粘粒含量和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全量氮磷钾养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果园土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且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桉树林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而粘粒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垦旱地、果园和桉树林、灌木林土壤理化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垦旱地当前...
【关键词】赤红壤 土地利用方式 理化性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3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2M51181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S2012040007806);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A090200038)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