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生态因子及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2013-02-28分类号:S517
【部门】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
【关键词】苦荞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荞麦落粒性的遗传规律及其基因序列研究”(31060207);“荞麦属植物种子蛋白亚基基因序列及其在染色体上分布研究”(31171609);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荞麦育种”(CARS-08-A4); 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高产优质甜荞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黔科合NY字[2010]3094); 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黔科合人才团队(2011)4007); 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荞麦养生酒新产品研发及其废料利用技术研究”(筑科合同[2011102]1-12)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