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2013-12-28分类号:S512.11
【部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明确晚播冬小麦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到300万~420万/hm2时,可改善晚播小麦叶片光合功能,提高灌浆期最大光合速率(P m)、初始斜率(α)和最小半饱和光强(L k);其SPAD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等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较优,最终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改善晚播冬小麦光合功能,提高籽粒产量水平。
【关键词】冬小麦 密度 晚播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4B09;2011BAD16B06;2013BAD07B08)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