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05年窟野河径流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2013-07-15分类号:P333.1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为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演变,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近50 a的径流、降雨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R/S、小波分析、历时曲线方法,探讨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并利用降雨-径流多元线性模型估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变率为-0.11×108m3/a,跃变时间发生在1979、1996年。与基准期(1956—1979年)相比,煤炭开发期(1997—2005年)的日径流量在5%、50%和95%的频率上减少程度均较水土保持效应期(1980—1996年)大。年径流的演变在9、18、32 a存在显著的周期。...
【关键词】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窟野河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XB3-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65,41230852);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4-03-03)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