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内涵论析
2013-02-16分类号:G752.3
【部门】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在正式课程之外,能使学习者获取非预期、非计划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即隐性课程。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是国家以及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纳入课程建设范畴。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必须突出民族高校民族特征、团结特征、高校特征。根据隐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民族高校的特点,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层面。
【关键词】民族高校 民族团结 隐性课程
【基金】国家民委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项目《民族高校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项目编号11029); 四川省教育厅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与民族团结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JS11-017); 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重点项目“民族高校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11003)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民族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