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蓄水保土效应
2013-10-01分类号:S157
【部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究所 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开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要】【目的】研究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蓄水保土效应。【方法】采用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力学分析等综合性研究手段,对4种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生物埂措施的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生物埂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2)生物埂土壤有效库容与对照自然生草埂相比差异明显(P草埂>对照自然生草埂;在生物埂蓄水过程中,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越大,土壤入渗性能越好,土壤水库库容越大;生物埂土壤容重越大,则土壤渗透性和通透...
【关键词】生物埂 蓄水保土 效应 坡耕地 紫色丘陵区
【基金】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典型经果林生态功能建设与评价研究2012-2015);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科技项目(2013);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22-ZJ050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