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铸币流通领域“短陌”现象的起源及其性质研究
2013-03-15分类号:K875.6;F822.9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货币体系的结构入手,从流通手段职能的视角,利用数理模型透彻地分析了短陌发生的机制和条件,并对短陌现象有关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解读。研究表明,短陌是在官方标准铜钱供给不足形成多元铜钱流通的情况下,以比价形式解决具有购买力差异的良币铜钱与其他流通手段的并存流通问题。它解决的是货币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进而与物价无关。只是由于民间自组织私铸劣币进入流通,通常加大了流通中的铸币总量,所以短陌通常与通货膨胀形成共生现象。服务于财政资源分配等的其他短陌形式,都是此种短陌的延伸和变种。
【关键词】短陌 货币体系结构 购买力差异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研究基地项目“现代财政金融理论的中国渊源”(08JJD790123)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