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改变了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吗?
2013-08-20分类号:F842.612;F323.89
【部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系
【摘要】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然而新农保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还有待评估和验证。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分值匹配基础上的差分内差分方法(PSMDD),评估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新农保提高了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降低了老人在经济来源和照料方面对子女的依赖,参保老人对社会正式照料的需求有所增加;同时,提高了参保老人在居住意愿和实际居住安排上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可能性。因此尽管新农保的实施期限不长,但已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农保 农村居民 养老模式
【基金】曾毅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老年照料成本与照料者负担的人口经济学分析”(项目号:2009JJD790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健康老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研究”(项目批准号71110107025)的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与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3CJY02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