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陆路交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可达性测度及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2013-09-15分类号:F592.7
【部门】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摘要】跨界旅游区是中国重要的潜在旅游目的地,而可达性大小是制约其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构建景区区内可达性、景区区外可达性两类指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大别山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生成空间格局示意图,发现:(1)国道、省道、县道构成的普适性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对景区区内可达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可以有效提高景区区内可达性;(2)普适性交通网络对景区区外可达性的影响力最弱,高速公路在改善景区区外可达性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普通铁路的影响力不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仅对停靠站附近的景区有所影响。最后构建了景区、交通、旅游集散地耦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陆路交通网络 景区可达性 空间格局 耦合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098)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