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CPI变化机制与通货膨胀度量
2013-02-05分类号:F822;F726;F224
【部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商学院
【摘要】继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政府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做出了及时调整,此举在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流动性严重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空前增大的负面效果。对此,本文综合不同指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数理模型证明CPI与流动性过剩的结构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本质上是通过经济不同部门收益率影响CPI的改变,流动性过剩对经济总量的通货膨胀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度量弥补了CPI的片面性,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通货膨胀基本度量。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CPI 通货膨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微观机理与实证研究”(11YJA7901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消费问题研究”(12AZD021); 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扩大吉林省居民文化消费对策研究”(2012B05)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问题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