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多维福祉影响因素研究
2013-07-20分类号:F323.8;F224
【部门】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性能力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影响失地农民多维福祉的因素。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失地农民福祉的直接影响因素依次为:补偿公平(0.50)、工作状态(0.47)、居住状态(0.11)、健康状态(0.03)、社会参与支持(0.00)。综合考虑各因素与失地农民福祉状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后,其排序为:工作状态(0.88)、补偿公平(0.50)、居住状态(0.26)、社会参与支持(0.16)和健康状态(0.03)。其中,工作状态和补偿公平是影响失地农民多维福祉水平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关键词】福祉 可行性能力 失地农民 结构方程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地价值的时空变异与农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湖北省的实证研究”(批准号:7110307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公益性;非公益性土地征收失地农民社会经济福利变化测度及补偿政策:广西南宁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790144);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空间开发强度差异化策略与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任务书编号:2012GXNSFBA053129);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用地扩张过程中土地类型转换碳储碳排放效应的管控研究”(编号:2013GXNSFBA019214)的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观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