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协调视角的“小农水”管理效率:四省(区)证据
2013-07-15分类号:F323.213
【部门】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伴随我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协会化改革并未获得一致、高效的预期目标,而是形成实质型WUA、名义型WUA1和名义型WUA2三类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效率由最高到最低。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框架,以对公共部门和宗族的激励水平、宗族与公共部门之间治理关系以及用水协会的协调能力为主线,分析用水协会组织形式的形成机理,考察南方四省(区)三类协会的管理制度效率,发现江西以实质型WUA为主、整体效率最高;广东则以名义型WUA2为主、整体效率最低;湖南和广西协会类型多元化、效率一般。
【关键词】三农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 水利行业协会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用水户组织能力与农民用水协会治理效率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分析”(批准号:13YJC7900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农田水利治理结构;制度功能与供给效率研究”(批准号:GD12YYJ0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激励与协调视角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效率研究”(批准号:S2012010010765)
【所属期刊栏目】改革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