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耕作半径分析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以安徽省埇桥区为例
2013-12-15分类号:F301.3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埇桥区农村居民点与耕地的空间邻接特征和数量结构关系,通过"均等"和"耕聚比"的方法分别求算耕作半径并构造缓冲区,得出两种耕作压力系数的分布,对其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耕地是皖北平原地区影响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主要因子,基于各乡(镇)统计的耕地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基于"耕聚比"的计算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居民点规模因素对耕作半径计算造成的影响;基于"耕聚比"的方法计算的耕作压力分布在评价耕地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合理性上更为实用;耕作压力系数分布对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布局调整中应将压力系数高的地区的拆旧和压力系数低的地区的建新相挂钩...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布局 耕作半径 耕作压力 埇桥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40051);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