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景观格局的空间粒度转换响应及其机理分析——以江苏省镇江地区为例
2013-03-15分类号:F301.2;P901
【部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以镇江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按照中心属性值法和面积最大法从现状数据粗化为30m、100m、500m和1 000m栅格和矢量数据的聚落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显示:最大面积值法生成数据各景观类型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大,特别是其它土地,在空间粒度为1 000m时消失,中心属性值法在空间粒度转换中的面积相对误差较小,并且是随机的;在聚落景观变化方面,研究区斑块密度、聚集度指数和斑块结合度指数降低,分维数、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升高,说明聚落景观斑块破碎化降低、斑块面积扩大并趋于成片成团、空间分布更为离散等...
【关键词】土地利用 聚落 景观格局 粒度转换 镇江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7);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390)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