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雷山村为例
2013-06-15分类号:F299.27
【部门】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河南工程学院经贸系
【摘要】基于对河南省信阳市一个典型村的城镇化进程实地调研,从人口、经济、景观和社会四个角度对城镇化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部欠发达丘陵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源于政府宏观政策的变革,继而在经济发展推力和社会需求拉力共同作用下逐步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迁移以本地或就近转移为主,传统农业逐步向专业化和特色化过渡;非农经济成为村民收入主体,同时也是塑造乡村经济空间和自然景观的主导力量,造就了村域的二元景观格局;农户迁居选址的环境和交通权重加强,传统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弱化,加剧了村域社会经济结构的空间分异,是村民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更新的表征,也将引导城镇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丘陵区 城镇化特征 动力机制 河南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840011); 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2012B596);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2-QN-454)
【所属期刊栏目】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