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增”后的思考:粮食内部结构调整的贡献及未来潜力分析
2013-11-23分类号:F326.11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除播种面积扩大和各作物单产水平提高以外,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种植替代也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粮食"九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播种面积、单产水平和结构调整三个部分,并对各部分的增产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九连增"期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对增产的贡献率年均为26%,贡献率最高的年份达到67%。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也最为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
【关键词】粮食 结构调整 种植结构 贡献率 增产潜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粮食安全框架下全球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利用的战略选择研究”(编号:11&ZD046)的部分研究成果; 江苏省高校哲社重大项目(编号:2011ZDXM007);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LX13_297)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