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残留的消除规律
2012-10-15分类号:S948
【部门】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摘要】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肌肉,随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浓度逐渐下降。6d后各个组织药物浓度趋于平稳,而肝肾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在10d和14d时有回升现象。2)T1/2为32.09~40.73h,说明口服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消除较快,残留较少,但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较为明显。3)探讨休药期的制定,如果只考虑可食用组织,且最大残留限量为0.1μg/g,在本试验的养殖环境下推算,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
【关键词】氟苯尼考 高效液相色谱 牙鲆 消除半衰期 消除规律
【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评价专项[DOMEP(MEA)-02;DOMEP(MEA)-01-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603022011002)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