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的性腺分化及养殖水温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
2012-11-15分类号:S917.4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摘要】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
【关键词】施氏鲟 PGCs 性腺分化 温度 性比
【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55);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5B10-5);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197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