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及磷素农学与环境学指标比较研究
2012-03-16分类号:S158
【部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摘要】【目的】研究红壤中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关键过程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明确农学与环境学土壤有效磷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施肥和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应用Olsen(OP)、Bray-1(BP)、Mehlich-3(BP)3种农学方法和蒸馏水(HP)、CaCl2(CP)两种环境学方法,分别在1 h、3 h、12 h、24 h、3 d、6 d、9 d、15 d、30 d、60 d用新鲜土样测定土壤有效磷以及磷吸附指数(PSI)的动态变化。【结果】红壤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存在明显的临界期,变化范围为0.1—18.7 h,此前衰减速度很快,之后明显变慢。施肥量对临界期有...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 施肥量 磷环境风险临界值 磷吸附指数(PSI) 红壤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团队项目(KZCX2-YW-T07); 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20100491005-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