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变迁逻辑
2012-08-10分类号:G647
【部门】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摘要】社会分工促进了学术职业的兴起与分层制度的形成。欧洲中世纪后期,教授职业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化职业,而助教职业的出现,是首次大学学术职业内部分层,体现出教授自主分层的特征。后来,依次产生了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等职业,并形成了制度化的分层结构,体现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分层制度,在分层制度变迁过程中,大体经历了四级分层、单一分层、恢复四层分层、四层十三级分层等阶段,体现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点。现阶段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具有政府主导和高校自主相结合、以效率为中心、以岗位为核心的变迁特征。
【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术职业分层 制度变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学术职业分层与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创新研究”(BFA090051)
【所属期刊栏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