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
2012-07-16分类号:S451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摘要】【目的】明确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发生现状、危害和生物学特性,掌握其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目测法和样方法点面结合,调查江苏沿江地区6个市的28个县(市、区)的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率、发生密度、综合危害指数,定点研究6个地点的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性。【结果】杂草稻在各县(市)的发生率从78%—100%不等,发生密度最低的县(市)约2株/m2,平均最高约9株/m2,综合危害指数都在20%以上,导致栽培稻减产8.3%—82.3%;泰州、扬州和常州的危害相对更重。综合6个地点的调查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主要区别为:杂草稻的叶环和叶耳呈紫红色,植株基部褐色;苗期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分蘖角大于栽培稻20...
【关键词】杂草稻 生物学性状 危害 防除
【基金】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8011-001,2009ZX08012-020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604);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135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