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同资源种团划分及其与物种属性的关系——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2012-07-15分类号:Q948.122.1
【部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摘要】通过K-means和等级聚类方法将黄河三角洲227个草本样方中的20个常见物种进行了聚类,用Kendall's方法对组内物种相关性及显著性进行了分析;将通过显著性检验后物种间距离与物种生长微环境(土壤水分、土壤盐分)、生境、物种所属分布区、物种分类距离、生活型及繁殖方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所有物种被划分为8个同资源种团和17个亚种团。同资源种团与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和生境都显著相关;与生活型、繁殖方式、分类距离和分布区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分类方法所划分的一组物种,在统计上并不一定是显著相关。黄河三角洲地区经过显著性检验后的同资源种团,能代表物种所属的微环境,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其生境。
【关键词】同资源种团 黄河三角洲 环境 植物 属性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3)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