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钱本位与1861年以前的宁波金融变迁——兼与“大数用银;小数用钱”说商榷
2012-03-15分类号:K252;F832.9
【部门】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1861年以前,宁波民间金融长期处于制钱本位状态,与"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金融史成说完全相悖。从18世纪开始,宁波货币流通由以银两为主逐渐变为以制钱为主,其背景是全国范围内制钱流通地位上升。在许多地区(主要在北方),为解决大数用钱日益增加带来的困难,金融信用化获得长足进步,包括钱票的流行和原始转账方式的应用。宁波是东南沿海地区钱票流通的一个代表,转账在此发展到最复杂的阶段——过帐钱。19世纪上半叶,宁波金融信用化水平一度达到世界之最。受太平天国战争打击,宁波的制钱本位最终崩溃,让位于外国银元。
【关键词】宁波 制钱本位 钱票 过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六至十九世纪银;钱流通地位的演变”(编号11YJC770083);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近代‘货币竞争’问题研究”(编号2010Y005); 湖北大学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研究项目“中国近代货币政策研究”(编号012—09026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