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近500年来九龙江口的环境演变及其民众与海争田

2012-06-15分类号:K248

【作者】李智君  殷秀云  
【部门】厦门大学历史系  
【摘要】九龙江口是冰后期海侵所形成的溺谷型河口,明清以来河口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河口沙洲广泛发育,148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许茂洲、乌礁洲和紫泥洲,最晚至1763年,乌礁洲与紫泥洲已经合并为一洲,从而奠定了九龙江口沙洲与河流"两洲三港"的分布格局。自1692年至今,沙洲前界自西向东大约推移了5km,每年平均推移约19m,且沙洲推移的速度越来越快。沙洲的发育,抬高了河床,降低了行洪量,加大了洪水期海水淹没范围,使河口两岸和沙洲土壤盐化,地皆斥卤。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被迫与海争田,如堰海以田、引潮洗田和"以海为田"的走私贸易等。民众在与海争田的同时,还"与人争田",因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关键词】九龙江口  沙洲  与海争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时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东南沿海基层社会应对机制研究(10 BZS059)”阶段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