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本质回归: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
2012-09-15分类号:F592.3
【部门】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 临沂大学商学院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文献分析,从理论认知与游客感知两个层面认为乡村性与其所决定的乡村意象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而乡村性在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受损,过度强化经济功能的乡村旅游则可能加剧这一趋势。基于对"农家乐"及"景区化"两种不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评价,认为不同开发模式中都存在着过度强化短期旅游经济利益,忽视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的认知与保护,导致乡村性退化的共同特征,使得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在不断侵蚀着自我发展的根基,并逐渐背离了自身发展的宗旨,呈现出不可持续性。因而提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乡村性的保护,明确城乡规划中资源特色型乡村旅游地的功能地位及...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性 乡村意象 可持续发展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ZR2011GL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0YJC790024)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