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公”经费管理机制探讨
2012-12-16分类号:F812.3
【部门】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摘要】一、"三公"经费管理问题的成因(一)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法律文本实施失真。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机构改革就和经济改革同步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每次改革都是"精简一批机构,又设置一批机构,精简一批人员,招聘一批临时工",仍旧跳不出"压缩—增长—压缩—增长"的怪圈,庞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同时,由于《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许多法律文本实施细则没跟上,各地自行理解法律条文,规范不一,给许多人钻了空子。在实施过程中,年初通过了预算,中途经常变更、追加,法律规章失去严肃性。
【关键词】经费管理 支出基数 《预算法》 法律文本 财政监督 经济改革 机构改革 会计法 公务消费 体制改革
【基金】江西省财政厅设区市重点协作课题“完善‘三公'经费管理机制探讨”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参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