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轨时期均衡汇率形成机制
1996-03-05分类号:F830.7
【部门】夏威夷大学经济系
【摘要】一、引言 如何估计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的合理比率,是我国经济界长期以来探讨的重大问题之一。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讨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应以购买力平价还是以出口商品平均换汇成本(或进出口商品的国际比价)来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吴念鲁等,1989)。80年代初内部结算价的实行开始了汇率政策告别购买力平价的重大转变,1994年初汇率并轨则标志着转变的完成。 虽然我国的汇率政策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了合理的转变,但在理论上,对于是否存在着一个不同于购买力平价的均衡汇率尚未做出圆满的解答。中国经济正在转轨这一事实使得这一问题更为复杂化了。转轨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这既包括资源在贸易部门...
【关键词】均衡汇率 购买力平价 贸易部门 形成机制 外币兑换 贸易品 内部结算 外汇指定银行 吴念鲁 进出口商品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